手环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手环厂家
热门搜索:
成功案例
当前位置:首页 > 成功案例

今日近代印刷术的传入和发展11

发布时间:2021-07-07 21:26:29 阅读: 来源:手环厂家

近代印刷术的传入和发展1.1

近代印刷术,主要包括以铅活字排版直接印刷和以铅活字版为母版,采用泥版或纸型翻铸成 复制版,以及照相术用于印刷制版后产生的照相铜锌版进行印刷的凸版印刷术;以石版、珂 罗版和照相平版、间接印刷的平版印刷术;以雕刻凹版和照相凹版(影写版)进行印刷的凹版 印 刷术。这些近代印刷术在十九世纪初开始的百余年中陆续传入中国,并在民族危亡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际和中 华 民族与外国侵略者的抗争中得以迅速发展。其传入时间,一般均以在中国本土用西方铅活字 制作技术制作中文铅活字的1807年为始。客观上,西方近代印刷术传入中国的时间和用西方 近代印刷术研制中文铅活字,以及采用近代凹版印刷技术印制中国地图和图画,均比在中国 本土制作中文铅活字的1807年为早。在西方近代印刷术传入中国的时间问题上呈现着相当复 杂的情况。

第一节 凸版印刷术的传入和发展

凸版印刷术,是用图文部分高于空白部分的凸版进行印刷的工艺技术。中国发明并延用一千 多年的传统印刷──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皆属之。本节所讲的凸版印刷术,专指由西方传入 的西方近代印刷术中的凸版印刷术。西方传入中国的近代凸版印刷术,按其传入时间先后, 有铅活字版印刷,以铅活字版为母版的泥版翻铸铅版印刷、纸型翻铸铅版印刷和照相铜锌版 印刷。其中,以铅活字版直接印刷传入为始。

铅活字版直接印刷工艺,主要由字模镌刻、铸造铅活字、拣字排版、装版印刷等工序组成。这一工艺技术传入中国,印刷中文书刊,首先要解决中文铅活字的制作技术问题。中文铅活 字制作的研究,早在铅活字印刷术传入中国之前已经开始,现知最早的含有由活字排印的汉 字的西文书籍是《中华大帝国志》,时在1585年。《中华大帝国志》中使用汉字甚少,没有 引 起人们的广泛注意。1696年,德国柏林出版了德文版ntzel所着ChTonologia Oder Zei t-Register Chinesischen Kayser一书。该书正文收入中国清朝康熙大帝以前所有皇帝的中 文名称。可见,早在十七世纪末,西方国家已经用西法在研制中文铅活字的制作技术了。韩琦着《十九世纪上半叶西方人对中文活字之研制》,载《活字印刷源流》 页,印刷工业出版社1990年版。此后,1804年英国伦敦出版的巴罗(Sir John Barrow, )着《中国游记》一书中, 也穿插着一些汉字,并于汉字后附有英文意译(图)。早期西文书中的汉字,字体歪斜, 很不美观,质量上与中国乃至东方各国制作的金属活字是无法比拟的。

图 巴罗着《中国游记》上的汉字 一、铅活字版印刷术的传入和发展

铅活字版印刷术,是用铅活字排成完整版面进行印刷的工艺技术,中国古已有之。所不 同者, 西方传入的近代铅活字印刷术的铅活字,是用铅、锑、锡三种金属按比例配比熔合而成, 机器印刷。是一种比中国传统的铅活字印刷术更为先进的印刷术。其传入时间,一般均以马 礼逊在广州雇人刻制中文字模的1807年为始。

1.铅活字版印刷术的传入

1805年(清嘉庆十年),英国伦敦布道会选派基督教新教传教士马礼逊(Robert Morrison, 17 )来中国传教,1807年9月8日到达广州。这是西方殖民国家首次派遣新教传教士来华 。在中国传教,急需中文圣经,且宜通晓中文。于是,马礼逊继续致力于学习汉语(当时马 礼逊是欧美通晓汉文汉语的三人之一),仿效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并译成汉名"马礼逊" ,开始在广州秘密雇人刻制中文字模,制作中文铅活字。马礼逊的行为既为基督教旧教所忌 恨,又为清朝政府所严禁,后为官府得知,刻字工人害怕招来灾祸,才将所刻字模付之一炬 ,以求灭迹。这使马礼逊的事业遭受重大损失和挫折。幸因马氏当时兼任东印度公司翻译而 未 被驱逐。马氏此举,是在中国本土采用西方铅活字印系统采取微电脑控制刷术制作中文字模、浇铸中文铅活字之 始,故史学界将其作为西方近代印刷术传入中国之始。

1814年(清嘉庆十九年),马礼逊重操旧业,继续用西法制作中文字模和此类产品在国外的利用非常广泛铅活字。为避免重蹈复辙,乃派助手米怜(lliam Milne)及新收华人教徒蔡高(一云蔡高和梁发),到马六甲 设立东方文字印刷所,并于1819年(清嘉庆二十四年)排印了第一部《新旧约中文圣经》。此乃西方近代铅活字印刷术较早用于中文的排印。与此同时,英国人马施曼(shus Marsh man)在印度学习华语,于1815年(嘉庆二十年)在槟榔屿 张树栋、张耀昆着《中国印刷史简编》,百家出版社1991年版。译印《新旧约圣经》,因托汤姆氏(P.P. Tnoms)在澳门铸刻字模,浇铸中文铅字。这是 早期在中国本土用西法制作中文铅活字的又一尝试。此后,西方各国纷纷效仿,研究制作中文铅活字。数十年间,英、美、法、德等国家均潜心研制,但皆成效不大。直到英人戴尔(或译作台约尔)采用铸刻 钢模,用钢模冲制铜模,再用铜模制作活字,中文铅字的研制才出现了突破性进展,到姜别利发明电镀(铸造)法,可以说,中文铅活字的制作技术方趋于成熟。

2.外国人对中文铅活字制作的进一步研究

西方铅活字印刷传入中国,在中国印刷中文书刊,首要的,是数以万计中文铅活字的制作问题。1807年马礼逊在广州、1815年马施曼托汤姆金属薄板试样可采取楔形夹紧方式氏在澳门雇人镌刻中文字模,首开其端。其后,西方各国纷纷效法。大致情况,概要如下:

1827年8月,英国牧师戴尔来到槟榔屿,开始研制中文铅活字。1828年到达马六甲,从事印 刷中文书籍的工作。

1833年(道光十三年),《中国文库》(Chinese Repository)刊载马礼逊给《中国文库》 的一封信,信中谈到如何经济地铸造中文活字的问题,并刊载了戴尔论述金属活字的长文。戴尔的论述分五部分:第一,中文活字的特点;第二,中文金属活字的必要性;第三,以往 试制中文金属活字的弊端;第四,改进金属活字的建议;第五,建议雕刻钢模。韩琦:《十九世纪上半叶西方人对中文活字之研制》,《活字印刷源流》267页,印刷工业出版社1990年版。戴尔建议雕刻钢模,原因是他先搞到一套雕版,用以浇铸铅版,再锯成单个铅字;这些铅字 因木材柔软,浇铸的铅字字体粗俗,且只能使用五六年,又得重铸,成本较高 韩琦:《十九世纪上半叶西方人对中文活字之研制》,《活字印刷源流》267页,印 刷工业出版社1990年版。

同年,德人郭实腊(Karl Friedrich August Giitzlaff, Cnarles Gutzlaff )雕 刻反文凹 雕的中文字模4000个,用于浇铸铅字。

1834年(道光十四年),美国教会为在华传教之需,在中国搞到一副华文木刻版,送到波士顿 ,用浇铸铅版的方法制作汉文铅活字,再返运回中国,排印中文教会书报。

1836年(道光十六年),法人葛兰德,因鉴于汉字浩繁,镌刻汉文字模、铸造汉文活字,工程 浩大,遂倡导采用汉文"叠积字"。即将汉字分割镌刻,然后拼合组成完整文字。如将蜿、 碗、妒、和、秋等字,分别镌刻虫、石、女、禾等偏旁和宛、户、口、火等字,然后根据需 要再分别拼排组合成字。美国长老会对此颇感兴趣,用五千多元订购了三千个字模,送至澳 门长老会印刷所,用以印刷教会书刊。然此法虽可减少字模和铅字数量,但排版繁复,而且 排出来的字大小、长短不一,既不整齐,又不美观,故未能久行。

1838年(道光十八年),法国皇家印刷局(设在巴黎)在中国购到木刻汉字一副,用以浇铸铅 版,锯成单个铅字,送回中国,排印教会书报。据说,使用颇为便利。

同年,新加坡伦敦教会之戴尔牧师,在英国和美国朋友资助下,研制钢模铸字,是年已有 字样展出,备极精美。鸦片战后,迁来香港,开局印刷,1843年病逝。生前刻成汉字大字模 1845枚,预计HBCDD的产销量会有较大增长及少量小字模。

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美国长老会在澳门设立"花华圣经书房",由美国人谷立(一名谷 玄,Richard Cole)主持。据说,有一个在美国学过印刷的中国少年随谷立回到中国。开始 , 从美国运来少量字模,有一个排字工和两个印工。后来使用了戴尔制作的铅字。为了印刷 中文书刊之需,谷立继承戴尔之业,继续雕刻字模,并制作小字及数目字字模,广为印书 。谷立制作查水位操控器供水系统是不是供水正常的字模和铅字,除自己排印书报所需外,还出售给其它印书者使用,甚至远销泰 国的曼谷。1845年,花华圣经书房迁到宁波,更名美华书馆。1846年,由美国运来一台新的 铸字炉和其它一些材料。1847年谷立辞职,美华书馆改由他人主持。

1858年(咸丰八年),美国长老会派遣姜别利(William Gamble)来华主持美华书馆事务。姜别 利早年曾在美国费城学习印刷,来华后,鉴于汉字字体复杂,字数繁多,且雕刻阴文字模, 字体细小,镌刻困难,乃于1859年在宁波创制电镀字模。其法乃先用黄杨木做字坯镌刻反体 阳文,再镀制紫铜阴文,然后将此紫铜正体阴文字模锯成单字,镶入黄铜壳子。此法不仅大 大减少了镌刻工时,而且质量甚佳,即使蝇头小字,也能雕刻。此后,姜氏将汉字按照西文 活字规格,制成七种不同大小的汉文活字,分别命名为:一号"显"字,二号"明"字,三 号"中"字,四号"行"字,五号"解"字,六号"注"字,七号"珍"字。由于这七种汉 文铅字的大小分别等同于西文的七种铅字(字身高度为23.546mm、0.927英寸),从而解决了 中西文的混排问题。

早泄肾虚吃什么调理
孩子有点积食怎么办
肾精亏虚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