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环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手环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中国大运河的复兴史

发布时间:2020-07-13 10:25:29 阅读: 来源:手环厂家

就像到北京一定要登长城一样,来扬州不能不看大运河。

站在扬州城区的古运河边,闭上双眼,倾听水声,耳边仿佛响起雄壮激昂的号子声,脑海中浮现的是一排排金玉装饰、首尾相接的龙舟,每条龙舟,都由100个豆蔻年华、长相甜美的“殿脚女”在岸边背缆而行,那是隋炀帝下扬州的盛景……这样的场景早已湮没在历史中,如今只有在影视作品中才能看到。

“尽道隋亡为此河”,但在2500年前,中国大运河源头——邗沟出现在神州大地上的时候,扬州与外部世界的交往史也就开始了。

没有一座城市像扬州这样,与大运河同生共长,唇齿相依;也没有一座城市像扬州这样,同大运河荣辱与共,风雨同舟。

大运河的兴与衰

“羡江都自古神州,天上人间,楚尾吴头。十万家画栋朱帘,百数曲红桥绿沼,三千里锦缆龙舟。”宋代词人汤式一首《忆维扬》,以“天上人间”喻扬州,写意挥毫,描摹了当时扬州城和大运河的盛景与气派。

据《左传》记载:“鲁哀公九年,吴城邗,沟通江、淮。”时年为公元前486年,距今2500年,由于《左传》的影响力,也由于此前的史料记载太少,后人普遍以此作为扬州建城的开始,这便是扬州2500年城庆的渊源。但仔细考量历史,扬州的城池发展史应当再向前推移数百年,可以追溯到西周初期的邗国。

与多数古城一样,吴王夫差筑邗城后,战火频繁,几度兴废,但同时开凿的一条沟通江淮的河道——邗沟,却成了我国最早的人工运河之一,作为中国大运河最早的组成部分,邗沟的开凿为后来南北贯通的大运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隋炀帝即位后,历时6年,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隋唐大运河,全长2700公里,以洛阳为中心,沟通起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元朝定都大都后,对南北大运河进行截弯取直,避开河南和安徽,取道山东,开凿济州河和会通河,使南北大运河缩短了近一千公里,这就是后来的京杭大运河。明清两朝基本依赖大运河进行漕运和其他物资的运输。

扬州文化研究所所长韦明铧在其所著的《绿杨深巷》中写道:“大运河在扬州城市发展史上的作用,怎么评价也不过分。”

大运河对扬州影响最大的是交通。有了运河,扬州才得以成为南北交通的咽喉,大运河不仅奠定了扬州的水上城市格局,同时也缔造了千年古城的数度繁荣。

《资治通鉴》记载:“扬州富庶甲天下,时人称扬一益二。”进入8世纪以后的一百多年间,中原和江淮之间的交通主要依靠水路,也因此成就了扬州,使其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是扬州的鼎盛时期,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六次驻跸扬州,更是给扬州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清代盐业发达,扬州盐商云集,在盐商们眼中,这汩汩流淌的运河水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命脉。

随着盐业的衰落,战争的破坏,加之津浦铁路的通车,使得大运河失去了主宰漕运和南北交通的重要作用,一直处于交通枢纽地位的扬州,从此被冷落一边,一晃百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运河的治理与建设再次受到重视,大运河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历史的车轮驶入新世纪,大运河不仅传达着有关这座城市的历史,大运河扬州段作为南水北调东线源头,还肩负着将扬州的水,源源不断送往中国北方城市的任务。

为复兴发力

据《扬州市志》记载:1978年5月30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审查组一行130人,到江都视察三江营河口、通扬运河和三阳河,后从扬州出发,沿运河考察南水北调工程的可行性。这可能是南水北调工程最早最大一次规模的可行性调查。

上世纪60年代,为彻底解决淮水一线灌排平衡问题,中央决定实施江水北调工程“向长江借水”,工程的核心就是兴建抽水站。1961年4月,经水电部同意,苏北引江灌溉工程作了调整,决定原滨江站迁至扬州新通扬运河口北岸,改名江都抽水站。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从扬州江都水利枢纽抽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其平行河道逐级提水北送,穿过黄河后主要解决苏北、山东、天津及河北东部的严重缺水局面。

扬州水系以江淮分水岭为界,分为淮河、长江两大流域,以京杭大运河、入江水道、古运河、新通扬运河构成四大片区,已经形成一条南水北调输水干线,输水走廊长达143.5公里。

“先治污后通水”,是南水北调东线的调水原则。早在东线工程论证阶段,水利专家就曾说过:东线工程技术不是难题,真正的难点在治污。

一年接着一年,建设污水处理厂,关停污染企业,否决会产生污染的新项目,严格控制输水沿线化肥、农药的施用等,扬州发起了一场治污攻坚战。2011年底终于通过国家七部委的考核验收,水质基本稳定达标,为清水北上亮起了“绿灯”。

治污是标,护水是本,标本兼治才能相得益彰。为强化生态涵养,扬州编制了《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把输水沿线周边地区340平方公里范围划定为核心保护区,实施植树造林和生态湿地恢复,相继建成邵伯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南水北调源头湿地保护区、总面积达871.17平方公里,输水骨干河道沿岸建成了10多米的绿化隔离带,公共绿地面积达12万平方米。

近年来,扬州水域再现成群的江豚嬉戏翻腾。濒临灭绝的江豚,被誉为长江生态的“活化石”和“水中大熊猫”,对水质要求颇高。在为南水北调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扬州也收获了一江清水。

2013年11月15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下达调度令,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于当天12时正式通水,一江“扬州清水”从此汩汩向北流。

山东济南饮用水源地之一的玉清湖水库是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地之一,当地水利局一名技术人员说,玉清湖水至少有三分之一是来自扬州的水。

为什么申遗

扬州自古以“州界多水,水扬波”得名,水资源是这座古城引以为傲的禀赋资源,而大运河则是最好的馈赠。

大运河沿岸聚集了大量水工遗址、宗教遗址、古代建筑、行色村镇以及各具特色的园林,文化价值颇高。

2004年7月,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在中国苏州举行,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首次透露,拟将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2005年12月,郑孝燮、罗哲文、朱炳仁三位当时平均年龄达79岁的老专家,联名致信京杭大运河沿线18个城市的市长,呼吁用创新的思路,加快京杭大运河在申报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大遗产领域的工作进程。

2006年全国两会期间,58位政协委员联合提交《应高度重视京杭大运河的保护和启动“申遗”工作》的提案,呼吁立即启动对京杭大运河的抢救性保护工作,并在适当时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同年6月,京杭大运河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月,大运河被列入国家文物局公布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正式启动。

对于世界文化遗产这块金字招牌,扬州一直迫切期待着。当1997年,苏州园林申遗成功的消息传出后,同为典型江南园林城市的扬州被深深刺痛。因此,扬州密切关注大运河申遗的一举一动。

当敏锐地意识到社会普遍关注大运河的保护和申遗后,扬州迅速行动,梳理家底,希望在大运河申遗中有所作为。

扬州市园林管理局局长赵御龙回忆,当年起,扬州先后迁移企业远离运河,建设防污治污项目,设立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打造大运河风光带,修缮保护运河周边历史文化遗存。

2006年,毗邻瘦西湖景区北部的223号地块开发权被一家房地产开发商取得,扬州市文物部门及时进场考古,发现清代中期园林遗迹。当时,该地块被封存,5年后,一直处于封存状态的2万多平方米土地被政府收回。

2007年9月26日,“大运河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办公室”在扬州挂牌成立,扬州以具有史籍最早记载大运河确切开通时间和较好保护大运河遗产状况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等综合优势,在与无锡、济宁的竞争中胜出,担当起大运河联合申遗的牵头城市重任。大运河沿线8个省市、35个城市决定以“城市联盟”的形式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2009年4月,国务院牵头大运河申遗工作,成立由8个省、直辖市和13个部委联合组成的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省部际会商小组,正式建立省部协商机制,标志着大运河联合申遗上升为国家意志和行动。此后,大运河保护和申遗步入快车道,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申遗牵头城市,扬州市共有10个遗产点和6段河道成为大运河世界遗产,是大运河全线列入遗产最多的城市。

申遗成功只是个开始

不同于古建筑、古遗址,大运河是仍在使用的“活态线性文化遗产”。申遗成功,并不意味着大运河和城市的故事就此告一段落,甚至不过才是个开始。

2011年,时任扬州市长谢正义提出了“两个服从”:城市建设服从古城保护,古城保护服从遗产保护。

2011年,扬州一家公司在大运河申遗预备名单的高邮明清运河故道抽淤造田并要进行房地产开发,扬州市申遗办获悉后及时介入,责令施工单位恢复原貌,一个体量庞大的旅游和房地产项目被冻结。

在城市化飞速竞争的今天,在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错中,这座古城,依仗她丰富的阅历,做出了正确的抉择。

申遗成功,是大运河世界文化价值的体现,也是扬州城市的历史地位、历史价值、文化内涵、文化价值的体现。如何利用好世界遗产这块金字招牌,更好地推进杭州银屑病专科医院世界名城建设,扬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14年6月25日,扬州市市委书记谢正义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要舍弃一些眼前利益,控制一些发展冲动,克制一些开发欲望,以敬畏历史、敬畏先人、敬畏遗产的态度,永远把大运河保护好,并根据建设世界名城的规律和具有世界遗合肥银屑病医院产较多的特点,努力建设好扬州大运河第一城,探索出一条具有世界影响、富有中国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发展之路。

研究扬州方言和扬州地方文化的学者黄继林认为,“大运河申遗成功不仅激发了全市人民爱家乡的热情,也进一步拓宽了扬州下一轮发展中的视野和思路。”但如何利用,需要扬州市委、市政府进一步研究。

扬州学派研究会副会长朱福烓建议,利用申遗成功,进一步挖掘大运河文化资源,充分挖掘作为大运河发源地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更加注重大运河航运的经济价值,保护好生态环境。

对于申遗,扬州的收获也许并不仅仅局限于运河环境整治以及文化遗产本体保护,在建设理念、发展视野、市民素质等方面,这座城市也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扬州市规划局局长刘流介绍,几年来,扬州对境内的河段进行了全面整治,对近百处文物古迹修缮保护。如今,全市遗产区内所有的建设项目在上规委会前,规划部门都会书面征求文物申遗部门意见,对危害运河遗产真实性和完整性的项目,一票否决。

在申遗推动下,运河两岸桃红柳绿、空气清新,大运河所蕴藏的历史风貌再次重现,创新气息也凸显出来,一个个亲水平台成为市民锻炼的首选之地。这是扬州在摸索如何让大运河可接近、可感知的尝试。

扬州个园管理处主任金川感叹,在大运河申遗过程中,民众切实感受到了文化遗产融入生活、改变生活。在感受家乡深厚文化、享受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的同时,也激发起市民内心深处的自豪感、幸福感,唤醒了对文化遗产的亲切感、责任感,保护母亲河、建设家乡的热情和意识明显提升。

大运河既为扬州提供着古老的文化符号,又再次以合适的路径与现代城市重新连接。如今,这条古老的运河走上了复兴之路。(记者 崔靖芳)

邵武西装定做

宣城西服定制

许昌工服订做

桂林西装定制